傳輸線的阻抗和傳輸延時
傳輸線是由介質和導線構成的。在PCB上,傳輸線通常分為微帶線和帶狀線。如下圖所示:
為了確保良好的信號完整性,需要保證傳輸線上每一點的阻抗是一致的。在傳輸線任何點的特性阻抗變化都會導致信號反射,這樣就會造成噪聲。但是,在高速PCB中,存在著芯片封裝、breakout區(qū)域、過孔、分支和其它組件寄生等因素都會導致阻抗失配。在高速設計中,不受控制的阻抗會顯著降低電壓和時序裕量,以致電路惡化或者無法運行下去。咱們能做的事情是盡量減少阻抗不連續(xù)點。
有損傳輸線電路模型:
傳輸線的簡單模型可以由RLC構成,如下圖所示:
通常,把傳輸線分為有損傳輸線和無損傳輸線。顯然,在PCB上存在的都是有損傳輸線。有損傳輸線可以假定其是由無限多階RLC構成的一個多級電路。串聯電阻表示分布電阻,單位為每單位長度的歐姆 (ohm)。串聯電感表示分布環(huán)路電感,單位為每單位長度的亨 (H)。分隔兩個導體的是介電材料,由每單位長度的電導 G 表示,單位為西門子 (S)。并聯電容器以每單位長度的法拉 (F) 為單位表示兩個導體之間的分布電容。那么,特性阻抗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:
其中:
Z0是傳輸線的特性阻抗。
R0是傳輸線單位長度的串聯電阻。
L0是傳輸線單位長度的環(huán)路電感。
G0是傳輸線單位長度的電導。
C0是傳輸線單位長度的電容。
無損傳輸線:
無損傳輸線與R0和G0無關,所以其阻抗公式為:
無損傳輸線雖然在實際的工程中不存在,但是也不能無視其存在。無損傳輸線在很多場合都是非常有意義的。
傳播延時:
在高速電路中,我們經常用傳輸線延時與信號上升時間的大小來作對比,并以此來判斷是否為高速信號。
從傳輸線A傳遞到B所使用的時間Tpd就是傳輸線的延時。給定單位長度的電感和電容,信號的傳播延時可以由以下等式確定:
其中:
Tpd是以秒/單位長度為單位的傳播延時。
L0是傳輸線每單位長度的環(huán)路電感。
C0是傳輸線每單位長度的電容。
信號以光速在自由空間中傳播。所以當信號在導體中傳遞時,其與傳輸線介質的介電常數是有關系的。當介質確定時,可以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傳輸線的傳播延遲:
其中:
Dk是材料的介電常數。
c是自由空間中的光速 ≈ 3.0x8m/s。
真空的介電常數是1。空氣的相對介電常數約為1。而PCB介質的介電常數通常都大于1,比如常說的FR4這類型的材料的介電常數約為4。所以空氣是一種非常優(yōu)良的介質。
由此,我們經常使用一個經驗公式來計算信號在傳輸線中的延時或者每1ns在介質中傳遞的距離是多少。經驗公式如下所示:
其中:
Dkeff是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
Len的單位是inch(每1ns所對應的長度)
在進行高速電路PCB設計時,經常看到的一個經驗數字就是,在PCB上每1ns所對應的長度是6inch,指的就是當PCB使用材料的介電常數是4。但是實際上,這還要區(qū)分是微帶線、還是帶狀線,如果是微帶線,其相對介電常數是大于1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