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壓開關相關的特性參量術語、操作術語
特性參量術語
1.額定電壓——在規定的使用和性能的條件下能連續運行的z高電壓,并以它確定高壓開關設備的有關試驗條件。
2.額定電流——在規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條件下,高壓開關設備主回路能夠連續承載的電流數值。
3.額定頻率——在規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條件下能連續運行的電網頻率數值,并以它和額定電壓、額定電流確定高壓開關設備的有關試驗條件。
4.額定電流開斷電流——在規定條件下,斷路器能保證正常開斷的z大短路電流。
5.額定短路關合電流——在額定電壓以及規定使用和性能條件下,開關能保證正常開斷的電大短路峰值電流。
6.額定短時耐受電流(額定熱穩定電流)——在規定的使用和性能條件下,在確定的短時間內,開關在閉合位置所能承載的規定電流有效值。
7.額定峰值耐受電流(額定熱穩定電流)——在規定的使用和性能條件下,開關在閉合位置所能耐受的額定短時耐受電流第yi個大半波的峰值電流。
8.額定短路持續時間(額定動穩定時間)——開關在合位置所能承載額定短時耐受電流的時間間隔。
9.溫升——開關設備通過電流時各部位的溫度與周圍空氣溫度的差值。
10.功率因數(回路的)——開關設備開合試驗回路的等效回路,在工頻下的電阻與感抗之比,不包括負荷的阻抗。
11.額定短時工頻耐受電壓——按規定的條件和時間進行試驗時,設備耐受的工頻電壓標準值(有效值)。
12.額定操作(雷電)沖擊耐受電壓——在耐壓試驗時,設備絕緣能耐受的操作(雷電)沖擊電壓的標準值。
操作術語
1.操作——動觸頭從一個位置轉換至另一個位置的動作過程。
2.分(閘)操作——開關從臺位置轉換到分位置的操作。
3.合(閘)操作——開關從分位置轉換換到合位置的操作。
4.“合分”操作——開關合后,無任何有意延時就立即進行分的操作。
5.操作循環——從一個位置轉換到另一個裝置再返回到初始位置的連續操作;如有多位置,則需通過所有的其他位置。
6.操作順序——具有規定時間間隔和順序的一連串操作。
7.自動重合(閘)操作——開關分后經預定時間自動再次合的操作順序。
8.關合(接通)——用于建立回路通電狀態的合操作。
9.開斷(分斷)——在通電狀態下,用于回路的分操作。
10.自動重關合——在帶電狀態下的自動重合(閘)操作。
11.開合——開斷和關合的總稱。
12.短路開斷——對短路故障電流的開斷。
13.短路關合——對短路故障電流的關合。
14.近區故障開斷——對近區故障短路電流的開斷。
15.觸頭開距——分位置時,開關的一各觸頭之間或具連接的任何導電部分之間的總間隙。
16.行程觸頭的 ——分、合操作中,開關動觸頭起始位置到任一位置的距離。
17.超行程——合閘操作中,開關觸頭接觸后動觸頭繼續運動的距離。
18.分閘速度——開關分(閘)過程中,動觸頭的運行速度。
19.觸頭剛分速度——開關合(閘)運程中,動觸頭與靜觸頭的分離瞬間運動速度。
20.合閘速度——開關合(閘)過程中,動觸頭的運動速度。
21.觸頭剛合速度——開關合(閘)過程中,動觸頭與靜觸頭的接觸瞬間運動速度。
22.開斷速度——開關在開斷過程中,動觸頭的運動的速度。
23.關合速度——開關在開斷過程中,運觸頭的運動速度。
限短路分斷能力(Icu),是指在一定的試驗參數(電壓、短路電流、功率因數)條件下,經一定的試驗程序,能夠接通、分斷的短路電流,經此通斷后,不再繼續承載其額定電流的分斷能力。它的試驗程序為 O—t—CO,“O”為分斷,“t”為間歇時間,一般為3min,“CO”表示接通后立即分斷 。
運行短路分斷能力(Ics),是指在一定的試驗參數(電壓、短路電流和功率因數)條件下,經一定的試驗程序,能夠接通、分斷的短路電流,經此通斷后,還要繼續承載其額定電流的分斷能力,它的試驗程序為 O—t—CO— t—CO,“O”為分斷,“t”為間歇時間,一般為3min,“CO”表示接通后立即分斷 。
短時耐受電流(Icw),是指在一定的電壓、短路電流、功率因數下,忍受0.05、0.1、0.25、0.5或1s而斷路器不允許脫扣的能力,Icw是在短延時脫扣時,對斷路器的電動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的考核指標,它是針對B類斷路器的。
在選擇斷路器時依據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斷路器的短路分斷能力≥線路的預期短路電流,這個斷路器的短路分斷能力通常是指它的限短路分斷能力。
阻抗電壓Uk是變壓器的重要參數,其大小主要取決于變壓器的設計尺寸。Uk的選擇涉及到變壓器成本/效率/電壓穩定性/短路電流大小等等因素。正常運行時,希望Uk小些,使得端電壓隨負載波動較小。但發生突然短路時,希望Uk大些以降低短路電流。按IEC標準,低于630KVA的變壓器Uk=4;630KVA到2500KVA的變壓器Uk=6;3150KVA的變壓器Uk=7。